在政策推动、能源龙头企业加入、技术迭代的推动下,氢能产业链降本和市场规模扩大未来有望形成正向循环,产业化可期。
“蓝色光柱代表氢气的走向,红色代表电力的走向,氢能通过加氢口来到发动机中,在燃料电池堆,氧气和氢气发生碰撞后分到阴极和阳极,之后就会产生电能,驱使车辆行进......”
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氢能交流中心内,讲解员正在一台氢燃料电池专用SUV——NEXO的切割车原型面前跟来访观众讲解氢能在汽车上的应用原理。
氢能交流中心是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特色主体之一,建筑面积4888平方米,是一个集氢能社会、氢能成果、企业技术与产品发布等于一体的沉浸式氢能展示、体验与交流空间,在今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在氢能交流中心内,观众还可以看到氢燃料发动机、储氢瓶、新氢动力系统叉车、氢燃料摩托车、氢燃料自行车等园区内引进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及制、储、运、加、用等企业的产品展示。
交流中心的西侧,全球最大的加氢站也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北京海珀尔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查志伟曾对媒体表示:“全球规模最大,可以从四个维度去理解:我们的氢气卸气的能力、氢气储存的能力、氢气压缩的能力、氢气加注的能力,都是全球最大的。目前已知的全球其他的加氢站一般在我们的一半能力水平左右。"据介绍,该加氢站的日加氢量达到4.8吨,有8台加氢机、16把加氢枪,可同时为16台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加注服务,日服务车辆可达600辆。
值得一提的是,加氢站的氢气管道还直接与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涉氢测试平台相连,可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共享涉氢测试服务,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落地大兴,应用场景是关键
2020年8月,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在北京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上正式揭牌,不到一年的时间,示范区一期(北区)就完成了建设,包括加氢站、氢能交流中心以及氢能孵化器。
由交流中心向里,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2号楼的位置便是大兴国际氢能孵化器所在地,建筑面积1600㎡,致力于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垂直孵化空间,通过“深度孵化+精准投资+创业培训+品牌曝光+资源对接”的孵化模式,形成氢能行业创新资源的聚集效应。
整个国际氢能示范区核心区总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地处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仓库、京南物流基地等枢纽。
从过往的新能源商业化实践以及氢能本身的特质来看,氢能最重要的应用场景还是会在交通运输领域。这从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不难看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机构数量约150家,其中燃料电池领域89家。
早在2014年12月,丰田就推出了全球第一辆商业化的氢燃料电池车Miria。与日本聚焦乘用车不同的是,美国在当时锁定了物流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叉车。同一时间段,中国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投放了100辆氢燃料电池观光车。
虽然各国商业化路线并不相同,但业内普遍认为,在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前期,商用车将扮演主要角色。一来,燃料电池车能量密度高,加注燃料便捷、续航里程较高,低温环境表现优异,更加适用于长途、大型的商用车领域。二来,商用车的碳排放水平明显高于乘用车,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首要减排对象。
大兴区的机场、物流等项目为氢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燃料电池汽车在机场巴士、城市物流、环卫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截止目前,大兴区已经累计推广氢燃料旅游客车、环卫车185辆。同时,正在编制《大兴区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若干措施》,计划全年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辆。
除此之外,大兴区还联合海淀、房山等六个区,河北省唐山市、保定市,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及山东省淄博市、滨州市等11个城市(区)共同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目前该城市群已入选首批示范城市群,并且共同编制了《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
双碳共识,万亿氢能市场起步
被称为ldquo;画质王者rdquo;的索尼电视,质量非常好的,在市面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有用户会想将......[详细]
阅读(415)2021-12-28
阅读(415)2021-12-28
阅读(415)2021-12-28
阅读(415)2021-12-28
阅读(415)2021-12-28
阅读(415)2021-12-28
阅读(415)2021-12-27
阅读(415)2021-12-27
阅读(415)2021-12-27
阅读(415)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