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题:大象奇游记——云南亚洲象群北移南归纪实
新华社记者
暮色苍茫,元江奔腾。14头亚洲象缓缓从老213国道元江桥上走过,消失在元江南岸的丛林中……
这是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8日20时许,十多公里外的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元江县现场指挥部。当无人机监测亚洲象群成功跨越元江的实时画面传回时,现场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爆发出一阵欢呼。
跨过元江向南走,意味着一度北移近500公里的象群跨越了南归的最大障碍,栖息地适宜性将大幅提升。
8月9日,象群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的一处高速路桥下短暂停留。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为了让这群亚洲象平安回归适宜栖息地,为了人象平安,无数人夜以继日、默默无闻地付出,为象群保驾护航,“象”往之路成为最美的风景。
元江县初现象踪
日历翻回到今年4月16日。玉溪市元江县,与普洱市墨江县相邻的一座山头上,突然出现17头巨兽。
“大象来了!”这是有记录以来新的大象活动分布区域。虽然此前象群已在两县交界处逗留了一阵子,但元江县的老百姓从未在本地见过野象。
8月9日,象群穿过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的丛林。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大象从哪里来?遇到大象怎么办呢?公众一时紧张起来,有关部门和地方也紧急加强监测。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这群“陆地巨无霸”2020年3月就开始拖家带口,离开“老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逐渐北移至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区域活动。
最初人们并不以为意。“迁移是野象正常的生活习性。”浙江大学教授方盛国解释说,在漫长的岁月里,亚洲象曾经遍布黄河流域至云贵高原的广袤土地。种群迁移扩散有助于大象寻找新的水源和居所,开展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8月9日,象群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的丛林中觅食。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实际上,种群扩散已成为当前亚洲象分布动态变化的总趋势。通过多年的保护,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象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和南滚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2020年底,亚洲象长期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云南省3个州市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
然而,象群如此大时空地迁移显然并不常见,也突破了我国亚洲象研究有记载以来传统的栖息范围。
不少专家担心,象群持续往北远离适宜栖息地,一旦气温变冷或极端变化,可能危及象群安全。象群的大范围扩张迁移,也会给保护工作、防止人象冲突带来困难。
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小象在成年大象的帮助下爬坡。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正是考虑到象群离开适宜栖息地后越往北移,对人、象风险越大,我们一路上都在努力让象群南返。”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4月中旬得知大象进入元江县后,他和云南省林草局有关负责人等迅速赶往元江县,把情况上报后,紧急成立各级指挥部,开始实时对象群监测预警,随时准备对象群活动范围内的群众进行疏导。
国家林草局也很快派出专家组,并成立北移大象处置工作指导组,蹲守云南开展工作。
4月24日,有两头大象从元江县自行离群回到普洱市。
但5月11日,象群渡过元江一路北移,形势更加紧张。
这是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8月9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境内拍摄的象群(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人民网北京8月16日电 (申佳平)今天,国度统计局宣布2021年7月份70个大中都市商品住宅销售价值变换环境。国度统计...[详细]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8
阅读(415)2021-08-17
阅读(415)2021-08-17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19-11-07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19-11-07
阅读(415)2019-11-05
阅读(415)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