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为民族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
——“三牛”精神述评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李睿宸
立足百年风华,放眼千秋伟业,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须臾不可缺席。
2021年6月29日,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七一勋章”首次颁授。两院院士陆元九,为我国自动化研究与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年近花甲仍重返科研一线,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生命的保护神”吴天一,从事高原医学研究50多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群众心中的“活雷锋”王兰花,十多年如一日热心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先后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000多件,成为志愿服务的闪亮标杆;“钢铁缝纫大师”艾爱国,把焊工活儿这件事干到极致,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
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他们的伟大与崇高不是因为一时一事,而是来自数十年如一日的立足本职、默默奉献,以埋头苦干践行初心使命。
2021年是农历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百年长路上,哪一步不需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哪一步没有饱含着劈山开路的拓荒牛豪情,哪一步不是浸透着老黄牛的汗水?“三牛”精神所描绘的,恰是百年来无数奋进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的生动群像。
《开荒牛》(雕塑) 潘鹤
1.为民服务、无私奉献
孺子牛,原意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真正让孺子牛成为为民服务、无私奉献象征的,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100年来,无数共产党人用他们的一生,为“孺子牛”和“民族脊梁”做着各不相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注解。
3天跑4座城市,会见6批客商;乘坐的公务车4年跑了36万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250公里;生命的最后45天,有22个晚上在开会,14个晚上外出招商或出差赶路……福建南平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廖俊波始终夙夜在公、勤政为民。他的同事回忆,廖俊波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等不起啊,等不得!”因为他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时,这样他就能为百姓再多干些事。
“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说出这句话的共产党人,叫孔繁森。他一生两次进藏工作,因车祸不幸殉职。这个出事时身上只有4天前写下的“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件和8元6角钱的共产党员,用生命践行了“只为万家能团圆,九天云外有青山”的誓言。
1986年,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任上退休的杨善洲来到光秃秃的云南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20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修建18公里林区公路,架设4公里多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临终前,他把价值几亿元的森林送给大山里的群众,把20万元奖金里的10万元捐赠给学校、6万元捐给林场,只留下4万元给老伴儿养老送终……
2021年9月25日,57岁的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从警37年来,他始终饱含为民情怀,甘于奉献。“他就像陀螺转个不停,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上来了,自己却倒下了。”他的同事痛心地说。深夜两点指挥核查警情,部署节日安保工作,到重要场馆检查安保事项,部署出台第四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就在牺牲前的几天,潘东升仍在连轴转。用责任托举信任、用生命践行使命,潘东升用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
为民,是孺子牛的价值所向;奉献,是孺子牛的行动旨归。100年来,无数孺子牛的身影,化作河南兰考的千顷澄碧、江苏开山岛上的红旗猎猎、脱贫攻坚一线的劳动号子,更多的,是化为老百姓的称赞与口碑。
立志千秋伟业,踏上伟大征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孺子牛精神永不过时。只要我们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创新发展、攻坚克难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题:力争2025年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风口上的大数据产业将迎哪些变革?新华社记者张辛...[详细]
阅读(415)2021-12-04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
阅读(415)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