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得比往年早一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22年中国经济指明方向,并进行系统性部署。2022年中国经济怎么干?会议释放什么重要信号?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采访了多位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稳字当头!连提25次“稳”
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这次多了四个字:“稳字当头”。
“稳”有多重要?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稳”字一共提到了25次,中央对“稳”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22年经济为什么如此强调一个“稳”字?
这跟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有关。根据会议的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表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部分领域原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风险可能加速暴露,因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稳”,目的也在于进一步强调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我国的这项比较优势。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三重压力”是中央对经济形势客观、理性、精准的判断。明年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外部需求将会收缩,内需也比较疲弱,经济增长基数效应减弱,同时面临全球通胀、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之所以强调稳,也是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下的选择。
资料图为厦门港海沧集装箱码头。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重点部署七大政策
对于明年的具体工作,会议从七大政策方面进行了重点部署——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二是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五是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从之前的三大政策组合到现在的七大政策组合,首先反映了明年的形势更加复杂,其次是在召开党的二十大之际,要求更加全面,既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也要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还要有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同时反映了政策应对更加精细。
七大政策部署中,有不少新措施、新提法、新变化,值得关注。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
会议要求,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并未变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冯煦明指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财政明年会体现出三个维度的新内涵:一是在“力度”上,一方面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二是在“结构”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具体是三个“加强”: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加强在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供给,提高品质。三是在“节奏”上,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对比表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良性循环”的表述放在了“健康发展”的前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确实陷入了难以良性循环的矛盾和尴尬,“市场—企业—居民家庭”之间的房地产要素流通不顺畅,导致房地产运行效率不高、房地产风险明显增大。所以只有房地产市场的“市场—企业—居民家庭”之间实现了良性循环,房地产才能真正迎来健康发展的空间。
冯煦明认为,房地产是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一个重要子循环,而且房地产这个子循环会对经济大循环中的其他环节产生重大影响。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当前及未来几个季度,须审慎管理四五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做好稳房价、稳预期工作,避免硬着陆。
资料图:多家国际芯片制造龙头企业展示最新设备和产品。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
法国《世界报》9日报道称,总统马克龙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绝不该阻止任何运动员参加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详细]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