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2021·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专家学者、驻华使节等近400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围绕“人民至上与全球人权治理”这一主题积极贡献思想智慧、交流有益经验、探讨合作途径、展望未来愿景,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深刻阐明了人权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阐明了中国的人权观和尊重保障人权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国愿意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携手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真诚愿望,赢得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呵护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实现人人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南南国家人权事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对实现全人类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表示,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以自己的人权实践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我们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关于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的主张。”刚果(布)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席埃特卡表示,中国是南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南南人权论坛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共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最佳平台”。
吉尔吉斯斯坦前外长、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穆拉特别克·伊马纳利耶夫表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促进南南国家人权合作的指南。
“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巴拿马前副总统兼外长德圣马洛表示,“多边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世界和平、安全、繁荣的重要支柱,更是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在国际人权领域开展相互借鉴与合作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意大利专家罗杰威作为外籍专家深度参与中国脱贫攻坚工作,为中国乡村建筑保护和环境改善作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中国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很多项目和工程就是为了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保障人民权利。”罗杰威经常在一些场合介绍中国的发展,“14亿多中国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中国的做法为其他国家推进人权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民主必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发展只有符合人民的利益才有意义”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严重威胁每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时代赋予世界各国的责任。与会人士认为,各国应以发展促人权,优先致力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共同推进全球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包容,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圭亚那前总理摩西·纳加穆图赞赏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理念:“民主必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发展只有符合人民的利益才有意义。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就必须增进人民的福祉。中国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值得各国借鉴。”
“人民是中心,发展是途径,人权是目的,这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写照。”中国人权研究会秘书长鲁广锦说,经过40多年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也创造了人权发展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是否满意为标准,是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关键。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表示,中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我在北京的社区看到居民参加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人们认真投票,表达真实意愿。这是中国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之一。”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认为,发展中国家有权首先聚焦自己国家的优先发展方向。实践证明,中国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消除贫困、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等,实现了伟大的成功。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认为,当前世界面临诸多新挑战,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能为推进人权事业创造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人类应该互学互鉴、互相尊重,抛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观念,共同承担和平发展的责任。
“只有维护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才能保护人权、发展人权”
法国《世界报》9日报道称,总统马克龙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绝不该阻止任何运动员参加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详细]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3
阅读(415)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