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发展大势,多次对经济全球化作出重要论述,要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既关注当下,又谋划长远,是基于坚实的理论认识基础作出的科学判断,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既要理解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也要理解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出现曲折,更要理解在出现曲折时为什么要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和区域、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来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自实现人类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
经济活动跨越国界或者跨越区域的现象,古已有之。回望历史,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总结起来,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五个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参与全球化的各国可以将更多资源用于生产自身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去交换自身生产成本相对更高的产品,从而获得生产率和总产出的提升。二是参与全球化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其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规模经济效应会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和生产率的提升。三是市场扩大可以导致范围更加广泛的分工。同一个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从企业内部向企业之间扩展,从一国内部向多个国家扩展,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水平,并带来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四是参与全球化的各国,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竞争会淘汰低效的生产,有利于资源向更加高效的生产过程集中,并激励各国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五是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创新要素的全球交流,特别是人员、知识和思想的全球交流,更容易产生新知识和取得创新成果,并带来更快的知识和技术扩散。全球化还会使创新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带来更大的收益,从而产生更大的创新激励效果,促进更多资源向创新过程集中。进一步看,经济全球化除了促进生产力发展之外,还能促进文化与文明的进步。
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能够发挥这些作用,因而促使经济活动不断突破和削弱国家间壁垒,推动全球化不断发展。一方面,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壁垒一直不断被交通通信技术进步和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所削弱。另一方面,制度因素造成的壁垒也被各国或主动或被动地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全球关税水平,减少了非关税壁垒。中国、俄罗斯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显著降低了国家间制度壁垒。每一次对地理壁垒和制度壁垒的突破和削弱都会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也都会带来生产力的进步,并使人类获得更加物美价廉、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更高的产品,从而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
今天的世界,各国经济已高度相互依赖,反全球化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人类经济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全球化的利益已经惠及大量国家、大量企业、大量劳动者和消费者。全球化倒退会使这些广泛的受益群体受到损害,并损害整个世界的经济繁荣和生产力进步。因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所面对的时代潮流,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经济全球化会出现曲折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冬奥会开幕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详细]
阅读(415)2022-02-08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
阅读(415)2022-02-07